FEP薄膜(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)的钠化处理步骤与PTFE(聚四氟乙烯)类似,主要通过钠萘溶液破坏表面C-F键以提升粘接性能,具体流程如下:
一、处理液配制
溶液组成
将金属钠(质量分数3%~5%)与萘溶于四氢呋喃(THF)或乙二醇二甲醚中,室温搅拌2小时至溶液呈深褐色或黑色。
浓度控制
钠含量需精确控制,过高会导致过度腐蚀,过低则改性效果不足。
二、表面预处理
清洁去污
用丙酮或酒精彻底擦拭FEP薄膜表面,去除油污和杂质,晾干后避免二次污染。
环境要求
操作需在通风橱中进行,避免钠接触空气或水分引发危险。
三、钠化处理
浸蚀时间
将FEP薄膜浸入钠萘溶液5~10分钟,具体时间根据薄膜厚度和所需改性程度调整。
反应机理
钠破坏C-F键形成碳化层,表面生成羟基、羰基等极性基团,使接触角降低至可粘状态。
四、后处理与粘接
残渣清除
先用丙酮冲洗表面,再用水洗去NaH和NaOH残留,直至表面呈深棕色。
干燥保存
阴干或低温烘干(避免紫外光照射),处理后需在24小时内完成粘接。
粘合剂选择
推荐使用环氧树脂、有机硅或聚氨酯胶粘剂,涂布后静置24小时固化。
五、注意事项
安全防护:钠萘溶液具强腐蚀性,需穿戴防化手套和护目镜。
稳定性:处理后的FEP薄膜不耐紫外线,需避光保存。
环保处理:废液需用乙醇中和至无色,或酸中和至中性后排放。
该工艺通过化学改性显著提升FEP薄膜的表面能,使其适用于高频电路封装、医疗器械等需粘接的场景。